数字技术赋能红色资源赓续传承数字技术赋能红色资源赓续传承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24日 文章来源: 光明网

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求是》中提及“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统筹运用数字技术、数字思维和数字工具,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播红色资源。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可以将红色历史资料、革命文物、红色遗址等进行高精度的数字化保存,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得以长久保存,并且便于公众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数字技术赋能红色资源赓续传承的正向价值

第一,采集与保护。红色资源覆盖广泛、分散且种类繁杂。运用三维扫描、高清摄影和虚拟现实等手段,可以将红色遗址、文物、文献等资源进行高精度的数字化采集。采集数据过程中,不免会存在照片老化模糊、文档发霉、录音录像失真等问题,运用数字技术对其进行修复与在线,使其可以永存并再利用。目前,北京、上海、陕西等地正加大财政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同时着手构建红色资源数据库,致力于打破数据孤岛,强化红色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红色资源得到妥善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红色资源集中化、数字化、大数据化趋势的有力推动下,深入探索红色资源基因解码工程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保护与利用红色资源的双通道构建机制已全面形成。总之,在红色资源的代际传承过程中,对数字化采集技术的升级与数据库建设的强化,不仅有助于构建一个可再现、可再生、可共享的红色资源数字化生态系统,更进一步体现了民众对红色基因传承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第二,传播与教育。利用人工智能、3D影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红色文化以完整、真实、准确的形式呈现,提升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和传播力。这些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将红色资源以完整、真实、准确的面貌呈现给公众,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单一、抽象、静态的局限,引领红色文化的展示与传播迈入多元、具象、动态的新阶段。依托数字技术的强大动能,进一步优化红色数据的价值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创新展示与传播的方式,从而提升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这一系列变革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生动、高效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让红色文化的传承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时代感。在党史体验馆等场所,参观者可以佩戴虚拟现实眼镜,在虚拟解说员的引导下,全景观赏革命文物的影像,亲身感受那些抽象的历史数据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一些现代化数字场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革命生活、红色会议等历史场景,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峥嵘岁月。这种创新性的传播方式消除了红色历史与现实的疏离感,实现了红色文化的精准传播,让更多的人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共享红色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创作者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展示,提升了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播能力和速度,进一步激发红色文化在新时代青年群体中的生机与活力。数字媒体的力量使得受众能够通过远程终端全方位地了解各种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厚重文化底蕴。

第三,研究与创新。数字化的红色资源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研究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通过大数据技术,研究者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历史数据,从而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从海量的红色文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辅助历史研究和学术探讨。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可以快速识别和分类红色文献中的关键信息,帮助研究者更高效地获取历史资料。此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重现历史场景,为研究者提供更为直观的研究素材,推动红色文化研究的创新和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模拟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使研究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从而获得更为真实和深刻的体验,增强研究的沉浸感和互动性。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不仅为红色资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红色资源赓续传承,加快红色资源提炼能力,推动红色资源数字进程。全面激活蕴含丰富红色资源的城市,深化对“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及大数据库”的理解与建设。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唤醒并增强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传播力。为了有效推进革命文物的数字化进程,文化资源管理部门可以组建一支专业团队,对已收集或修复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化分类与总结,进而构建一个专题性的红色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在推进数字红色资源多样性建设的过程中,运用数字技术链接“红色精神”“红色建筑”“红色文物”和“红色故事”等红色文化元素,打造一个内容丰富、立体展示的红色数字革命场所。此外,结合市场机制与政府指导,引入数字化影像、互动游戏和数字互动板等展示工具,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呈现效果。除此之外,联合多方力量积极推进红色资源的全面调查与研究,深入了解红色资源所展现的地域性特征。借助访谈、记录、资料收集等多种手段,创建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的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数字化人才是推动红色资源数字化进程的关键力量。加强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持续提升红色数字文化的理论深度和建设质量,以确保红色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丰富红色资源宣传途径,创新红色资源交互手段。数字技术相较于传统技术,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体验。通过尖端科技设备,人们获得全方位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沉浸其中。通感刺激不仅加深了人们的印象,也显著提升了传播效果。因此,相关部门正考虑设立专项基金,以促进区域内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单位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红色作品的创作与赓续。通过打造一批数字化的“沉浸式”互动节目,推行新颖的展陈布展方式,引入“情景体验”“密室逃脱”等互动环节,将参观者转化为积极参与的角色,从而大幅提升红色资源的吸引力。同时,在抖音、哔哩哔哩、微博等互联网媒体纳入红色文化宣传的核心阵地,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精准定位不同网络主题浏览记录和取向偏好的优势。通过与大数据公司的深度合作,及时了解并掌握游客、观众、浏览者的“喜好偏向”,从而更加精准地进行作品创作、市场投放,并及时获取市场的反馈。

延续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催生数字红色资源产业。红色资源具有独特的“红色特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红色故事”是红色文化创作的核心。在创作过程中,文旅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构建全面且可参照的数字化平台,为游客提供详尽的旅游资源信息。为了深入理解和掌握大众对红色旅游的体验与感受,地方有必要收集和分析游客的相关数据,以便进行反馈和改进。另外,地方加速红色小镇的数字化发展,利用AR导览数字手段,推动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创编地方性红色歌曲、红色戏剧等,在虚与实、视觉与听觉的完美融合中,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立体且层次丰富的舞台。加大文化与科技的交融共创,并吸引抖音、小红书等网媒优秀创作者和主播来当地采风,将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形式传播出去,进而带动“红色资源+”产品发展。

衍生红色资源文创产品,探寻红色资源多元业态。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的元素,并以此为根基,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工作。通过多样化的业态模式,重构并赋予红色资源新的活力。例如,提炼红色建筑、红色人物等元素,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创意包包,将红色资源“平民化”,使其更贴近民众生活,触及更多家庭。此外,还可以创作融入红色元素的文化创意冰激凌,将红色元素刻印在冰激凌上,通过创新红色元素拉近与年轻一代的距离,使红色资源活化。在纪念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创设者打造文化IP,推出了一系列体现主题的特色文创产品,如纪念币、纪念章、纪念邮品等多种形式,旨在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将红色基因融入文化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衍生红色资源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而且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实现与华夏文明古今传承的有机链接。未来,期望通过更多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让红色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随着3D、VR、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赋予红色资源新的生机与活力。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呈现出勃勃生机。以数字技术为红色资源赋能,我国多地革命老区在地域文化特色的打造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数字技术在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红色资源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正有序而稳步地推进,不仅提升了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度,也进一步丰富了红色资源的呈现形式和传播途径。(作者:李玉玲,陕西财经职业技术,讲师)


(编辑:马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