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兆与AI融合 共筑新质生产力
9月25日至27日,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推动数实深度融合 共筑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用界嘉宾,共谋人工智能时代下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策略,携手开创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围绕这一共识,参会方各亮绝技,展示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与升级的最新成果,双万兆与AI融合是展会一大亮点。业界普遍认为,2024年既是5G-A与F5G-A商用元年,也是AI入端元年,双万兆与AI融合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产业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全新的智能时代正在到来。
数实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届通信展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详细介绍了我国在5G网络架构优化、技术创新迭代升级以及融合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核心领域取得最新进展。
在网络建设方面,全国范围内的5G基站部署取得了显著进展,总数已突破400万座大关,实现了“县县通”到“村村通”广泛而深入的覆盖。三大电信运营商紧抓时代脉搏,积极筹划并加速推进5G-A网络的战略布局,力求实现其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为未来的数字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加速突破,我国成功构建了涵盖芯片、基站、终端设备、测试仪表等全链条的5G产业生态体系,为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此基础上,针对5G-A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实验工作正加速推进,一系列如超宽带通感融合等前沿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5G技术向更加先进、高效的5G-A阶段平稳过渡与升级。
在融合应用层面,随着“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5G行业应用目前已经融入国民经济大类97个大类中的76个,应用案例累计超9.4万个,尤其在工业、港口等关键领域实现深度应用。5G-A技术凭借其高可靠性、低时延等卓越性能,在工业生产线、物联、仓储、全流程管理等智能化场景初步应用,加速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双万兆与AI融合是发展趋势
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不仅开辟了行业的新机遇蓝海,也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速度、更低时延、更大连接数、通感一体等性能已成为支撑智能化应用的关键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孙姬表示,5G以及5G-A为万物互联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人工智能为产业数智化转型助智增效,两者的融合创新将充分释放叠加、聚合、倍增效应,深刻改革生产生活方式,赋能千行百业,加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释放5G以及5G-A与人工智能的强大生产力,需要在网络基础建设、5G技术创新、拓展融合应用三个方面加强行业协同,创新攻坚。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魏进武认为,在5G-A到6G这个引领期、过渡期,最需要解决深化和拓展5G以及5G-A,深化移动通信的价值创造。三大电信运营商拥有十亿级公众用户与行业用户,海量的用户流量行为数据可为时代所需的生成式移动网络提供稳定而且准确的语料库。
“2024年是万兆时代开启的元年,也是感知、智能、绿色等能力边界的全面拓展。与此同时,2024年也开启了智算新时代,爆发式增长的算力需要通过带宽更大、时延更低、确定性更强的网络触达每一个用户。”华为公司副总裁、中国区运营商业务部总裁李坤说。
华为ICT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刘康表示,5G-A+AI让围绕“人”的服务更加个性化、业务更加一致化、体验更加普遍化。未来,华为将支持运营商一起实现在业务、商业模式、基础设施和运营运维四个方面的重构,为最终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与服务。
本届通信展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广电、中国铁塔、华为等业界领军企业集中展示了大模型、无人机实物设备、5G-A&AI机器人、6G预研成果、车路云一体化方案等信息通信领域前沿技术及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全方位展示科技筑基的高质量生产与生活。
其中,中国移动从工业、教育、医疗,到楼宇、视联网、办公,通过一系列生动案例和互动体验,展现了AI技术如何深度融入并重塑各行各业;中国联通聚焦产业生态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生动呈现了AI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数字政务、智慧城市、企业智慧运营、低空经济、文化旅游、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显著成果;中国电信通过“新起点”“新动能”“新模式”“新业态”“新生活”五大分区,向海内外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科技与视觉盛宴;华为在联接领域,展示了创新领先的5G-A与F5G-A技术解决方案,引领千兆向万兆全面升级。在智算领域,展示了基于昇腾构建全栈AI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打造安全高效的智算生态。
心志合一,共谋必成。本届国际信息通信展不仅汇聚了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智慧,更在5G-A及F5G-A与AI关键技术突破及融合应用创新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相信政产学研用携手,将有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塑造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新生态。(实习生晁欣玥亦对本文有贡献)
(编辑:王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