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智”增“质” :以数字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10日 文章来源: 光明网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一战略的提出,既是对我国农村发展现状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乡村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短板。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为了打破这一瓶颈,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和创新,激发农村内在活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此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保障作用。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实质上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升级,其内涵丰富而深远。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与拓展。

首先,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意味着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融入农业生产、农村治理和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提升农业的智能化水平,优化农村治理结构,改善农民生活品质。这不仅是对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更是对农村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革新。其次,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然后,数字化治理能够提升农村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增强农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最后,数字赋能还能够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通过电子商务、在线服务等平台,帮助农民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农产品的市场化、品牌化,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数字技术,乡村的文化资源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利用,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农业生产智能化是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农业生产智能化通过集成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颠覆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农田不再是简单的耕作场所,而是变成了数据驱动的精准农业实验室,农机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工具,而是变成了智能化的操作平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都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通过遥感监测、土壤传感器等设备,农民可以实时获取农田的各项数据,如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病虫害情况等,从而做出科学的种植决策。智能农机则能够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作业行为,如精准施肥、变量播种、自动收割等,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物产量。同时,智能化的农业生产还带来了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智能灌溉系统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水量进行灌溉,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而在养殖业中,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动物的健康状况,通过自动化喂食、清洁等操作,提高了养殖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农村产业数字化是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这一过程涉及将数字技术深入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中,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农村产业数字化方面,首先,农业生产数字化是核心。通过引入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技术,农业生产实现了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智能农机可以根据土壤和作物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作业方式,而大数据分析则能够为种植结构优化、市场预测等提供决策支持。其次,农产品流通数字化是农村产业数字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可以实现线上销售,打破了地域限制,拓宽了销售渠道。这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冷链物流和溯源系统的应用确保了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品质和安全。最后,农村产业数字化还包括了农村创业创新环境的优化。数字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提供了新的机遇,比如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产品营销、开发基于物联网的农业解决方案等。这些创新不仅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为农村青年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

农村治理现代化是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数。农村治理现代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农村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建立数字化的治理体系,可以实现对农村各类信息的快速收集、处理和分析。这包括建立农村大数据平台,对农业生产、人口流动、资源环境、社会治安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推动政务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办理户籍、土地、税务、社保等业务,减少跑腿次数,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同时,电子化的政务服务也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减少腐败现象。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农村社会治安、矛盾调解、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智能化治理。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农村公共资源的透明化管理。通过建立资源管理系统,对农村土地、水资源、集体资产等进行数字化登记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数字平台可以促进村民参与村务决策,实现民主决策的网络化。通过在线投票、意见征集等方式,可以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村庄规划、项目评审等决策过程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数字技术可以推动农村文化教育和信息传播的现代化。通过建立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系统等,可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利用数字技术监测和管理农村环境,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为乡村提“智”增“质”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培育新型农民、优化数字服务等几方面,为乡村注入智慧元素,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数字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它为农村地区提供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和服务支撑的能力。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实现千兆光纤到村、4G/5G网络全覆盖。网络“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先决条件,能够为农村提供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在乡村地区建设数据中心,收集、存储和处理农业生产经营、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等数据。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数据利用效率,为农业智能化和农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数据支持。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等,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乡村振兴的主体素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培育新型农民是提高乡村振兴主体素质的核心。实施新型农民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村成人教育、职业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应涵盖现代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方面,以适应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需求。推动农民知识更新,鼓励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能力。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让农民及时了解最新的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激发农民创业热情,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支持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援助等方式,帮助农民成功创业。

优化数字服务,改善农民生活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服务正逐渐渗透到农村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通过整合和创新数字资源,农村地区正逐步打破地理和资源的限制,实现从生产到生活的全面升级。优化数字服务首先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上。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电子商务的推广使得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加宽广,农民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对接市场,增加了收入来源。在教育和医疗领域,数字服务的优化同样成效显著。在线教育平台和远程医疗服务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数字服务的优化还体现在对农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上。通过建立数字治理平台,村务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和高效,农民可以更加方便地参与村庄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增强了村民自治的能力。同时,数字文化的推广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村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作者:沈占胜,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马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