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这为我们在数字技术革命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发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迈步新征程,以数字技术赋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其逻辑在于数字技术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丰富了文化演绎形式、创新了文化生产方式、强化了文化保护与传承、扩大了文化普及受众面、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文化国际化交流。可以说,与时俱进以数字技术赋能继承和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路径。
夯实数字技术底座
现代数字技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新的方向,数字技术已成为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以量子通讯、人工智能、高端芯片设计制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国家的核心技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先夯实文化数字化的“技术底座”。
2024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内容涉及“数字文化旅游智慧服务技术与平台”“公共文化服务技术平台与应用”“公共文化社会化运营平台服务创新”等共计8个技术研究方向10项指南任务。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案例聚焦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美术典藏的数字化呈现、文化资源数字化的采集与存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活化、文旅资源的数字化服务与消费、红色文化的数字化教学、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文化数据要素的深度挖掘等,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现代数字技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新的方向,数字技术已成为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比如,当下火热的文化元宇宙概念,就是利用VR/AR/MR等现实增强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在虚拟时空中身临其境地重现千年之前的文化场景。元宇宙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大成者,涉及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第三代核心数字技术。成都市出台的《成都市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强调了要开展元宇宙核心技术攻关行动。专家研究认为,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用数字技术让遗迹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能更清晰地阐释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因此,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必须做好数字技术工作,这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在国家项目的牵引下,引导各行各业尤其是科技龙头企业加大对数字技术的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能。同时,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其在人才建设、融合发展应用、产业链聚集等方面的优势。借助数字技术的技术力量,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活起来”,业态丰富起来,广泛而迅速地传播起来,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形象,弘扬好中国精神,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政府数字化转型
持续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政府文化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及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国务院2024年发布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重点之一就是强化政务服务数据赋能、平台赋能、技术赋能,实现业务数据化,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不能缺位,要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政府文化政务服务供给能力。这包括三大能力:一是政策、规章制度供给能力。政府针对出现的数字化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和新服务模式,及时在政策引导、监督检查、安全监管、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政府数字化服务提供制度保障。二是信息平台供给能力。将传统政务服务和政务资源进行数字化之后整合在信息平台上,利用互联网+文化政务服务,打造电子文化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三是跨部门、跨地区融合供给能力。以构建综合性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业务协同联动,打破部门和层级的壁垒,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通过提档升级文化馆等传统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场所及新型文化空间,持续扩增现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功能,提升文化服务品质。我国除了众多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之外,还有众多对社区、地铁站、机场、高铁站、广场、街巷等利用改造而成的公共文化空间,发挥了文化的科教效能。
我们要立足既有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建设,既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提档升级现有硬软件,增强文化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感,又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操作、全息成像等数字技术提升了线下更具互动性和沉浸感的数字融合感受体验,拓展了原有的物理空间,还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信息技术,升级文化空间,打造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创建了线上数字化网络空间,以更好地发挥文化功能。
拓展文化数据要素
不断拓展文化数据要素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加快建设三大层级的现代文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助力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担负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文化数据亦是如此。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668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数字技术加持的6个行业小类保持同比两位数的增长,文化数据已成为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因此,加快建设3个层级的现代文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已成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目前,在国家层面,中宣部牵头国家六部委在2022年3月成立了国家级文化工程——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由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独家承建。据深圳市交易场所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全应用场景线上平台交易额已突破30亿元。在区域层面,国家规划了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盟、多语种共计8个国家文化大数据区域中心,充当区域信息枢纽和智算中心。区域中心交易平台分别负责区域的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等服务。在省级层面,2024年12月5日,四川省文化数据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这是西部地区首个省级文化数据交易平台。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个省份的文化大数据交易平台上线,还有众多省份的大数据交易平台也已筹建完毕,待择机上线。
今后将继续加快文化大数据产业体系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实现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的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更有力地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展望未来的数字化时代,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巨大的增长势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战线应该积极抓住技术驱动的新机遇,加强与旅游等的进一步融合发展,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数字技术赋能,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强国使命。(王川)
【本文系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都市文化经济研究中心课题“数字经济赋能天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E202439)阶段性成果】
(作者:四川旅游学院教授,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西南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户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