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冬到两会 解码中国联通的通信及信息化保障密码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进程。
从哈尔滨亚冬会的璀璨绽放到全国两会的庄严启幕,在这些梦想与希望交织、国计与民生连线的重要时刻幕后,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他们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和新华网一起,走近这些重要时刻的幕后,去看看他们是如何用专业与敬业记录时代的精彩。
2月7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极寒气温降至零下30℃,但联通的网络设备却持续轰鸣。开幕式场馆内,354台通信设备构建的“五双”网络(双路由、双上联、双核心、双出口、双供电)经受住了极端考验。施工团队仅用90天完成70余皮长公里光缆铺设,交叉作业时甚至需要“在冰面上架设临时线槽”。当《冰雪颂》的旋律响彻夜空,场馆内5G-A毫米波网络的下行速率突破10Gbps,8000名观众同步上传的短视频如雪花般涌入云端,却无丝毫卡顿。
中国联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国内运营商首次采用毫米波来支持架设5G-A网络,直接支持5G+8K的超高清数据传输”。得益于5G-A网络的高带宽和低延迟,比赛期间,亚冬会主媒体中心,巨大的8K超高清屏幕实时播放高山滑雪比赛画面。运动员从陡峭的雪坡上飞驰而下,溅起的雪粒、脸上的表情都清晰可见。
亚冬会期间,中国联通“一朵云、四张网”,为亚冬会“智慧办赛、智慧参赛、智慧观赛、智慧助赛”四大维度提供智慧四件套;依托网络向新,打造了具有“极速、极联、极智、极安”特性的“四极”网络;坚持技术向新,深化通信与业务需求、感知能力、人工智能及泛在终端深度融合的“四融”能力;坚持服务向新,优化智能服务引导,组建亚冬会重保专席,制定亚冬会服务专属流程。
据了解,从亚冬会开幕到闭幕,中国联通共为12473人次提供公网对讲服务,为47801人次提供赛事互联网服务;全网累计出动保障人员11.66万人次、网管值守人员1.86万人次、保障车辆3.36万辆次,涉赛网络及系统全部稳定运行。
亚冬会灯光汇聚的舞台上,运动员们用拼搏和汗水书写着辉煌,在灯光的背后,联通人用坚守与担当,助力科技亚冬、智能亚冬、绿色亚冬、数字亚冬、安全亚冬在尔滨燃起,在云上绽放。
国之大事,必有联通。三月,北京玉兰初绽,料峭春寒中透着勃勃生机。
3月4日凌晨,信息化总控中心的数字大屏上,数百项指标如星辰闪烁。这是中国联通护航两会信息化保障的第15年,也是中国联通“1+1+N”IT重保作业规范全流程落地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一链双岗双责任,一日两会两清零“,确保每项任务不留隐患、不打折扣;依托联通“同舟”数字化使能平台,形成1套保障工具集、N个解决方案库,打造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两会信息化保障服务流程,极大提升了业务处理和系统运维效率。
这场春天的盛会,中国联通不仅实现了保障的“可管、可控、自管、自控”,更是让科技应用如影随形。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中,中国联通融入了一系列先进的数智技术与应用。关键时刻,中国联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履行职责,提供了可靠、稳定、安全的服务,再次经受住了考验。在赋能运维知识库智能升级方面,中国联通利用DeepSeek显著提升了故障处理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有效助力各项业务系统稳健运行。此外,实现了移动履职平台“云管端”全面国产化,不仅带来了在线移动办理“提出、交办、沟通、答复、反馈、查询”的“履职零时差”新体验,同时还实现了履职服务模式“移动式”的重大转变。
依托联通格物CMP+DMP平台物网协同能力,中国联通为大会打造了“移动不掉线、数据不断流”的5G移动通信环境。在网信服务方面,提供了7*24小时“热线+视频”双联动的全天候响应,实现接线、派单、接单、处置、办结全流程在线化和高效化,同时,安全、可靠、稳定的视频会议系统,也确保了大会沟通、会商等工作安全的运行。
在安全方面,联通信创云首次全面承载两会重要业务系统,用“黑科技”构筑全栈国产化安全数智云底座。联通盾DDoS 平台、云盾安全监测平台、云WAF、云防火墙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安全产品,为两会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点感知、全网响应”的安全防护体系。
极限场景锻造技术韧性,共同验证了数字化技术边界突破能力;自主可控筑牢安全底线,助力数据主权护城河日益坚固;标准化体系释放规模效应,“1+1+N”重保规范将个性化需求转化为可复制的服务模块;人机协同重塑保障范式,巡检机器人、AI客服与数万名工程师构建起立体化保障网络。
从亚冬会的“五双网络”到两会的数智服务,中国联通以通信和信息化保障“零差错、零失误、零投诉”的答卷,诠释着“国家队、排头兵”的深层含义。
当亚冬会的圣火缓缓熄灭,两会议案汇成改革强音,中国联通的重保故事始终在延续。当春天的玉兰再次绽放,中国联通已整装待发,准备迎接下一个重要时刻的考验。
(编辑:户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