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 光网双轮驱动,厦门机场构建智慧民航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04日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42年前,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开启厦门经济特区腾飞篇章,如今已成为连接全球125个城市的 “海西之窗”。如今,在数字化、智慧化变革浪潮中,厦门机场聚焦 “智慧民航”,正全力打造数字化运行效能标杆机场。

锚定智慧,擘画民航数字化转型新蓝图

民航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 “两大基础”。厦门机场作为国内单跑道运行最繁忙的机场,多年前就将数字化发展列为关键战略。

航空运营对效率、体验和安全有着高要求。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资源精准调配,利用数字化能力提升旅客通行速度和体验,依靠智能检测系统保障飞行与场地安全,是推动机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但厦门机场在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航班运行保障受多种因素影响,指挥人员压力大,借助 AI 辅助决策可缓解压力;随着业务量增长,分散式管理模式难以快速调整资源分配,影响旅客体验和机场运转效能;机场围界安全防护至关重要,现有设备和技术需升级以应对入侵等风险;机场货站仓库空间有限,制约保障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多元服务需求,需提升运营效能和服务品质。

聚力创新,打造全光智慧机场三大核心

为推进智慧建设,厦门机场与华为联合成立 “AI 全面机场管理联创基地”,加速AI在机场的应用。

机场指挥中心是智慧机场的 “大脑”,如同机场的 “数字镜像”,借助 AI 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孪生智能运控体系,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演练,提前预判各类情况,为机场高效运营和精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围界安全管控是机场安全的 “守护之盾”。基于光缆与无线 AP 终端构建的可视化告警系统,像敏锐的 “眼睛”,能 24 小时紧盯机场围界。一旦出现人员翻越、飞行生物靠近等异常情况,系统迅速捕捉、识别并告警,明确事发地点和危险类型,保障机场周界安全。

货物前置安检现场是机场安全防线的 “前沿阵地”。机场外围的安检站点采用 “IP+POL” 架构,优化升级安检流程。通过与机场货站控制中心联网互动,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协同管理,提升货运安检的效率和精准度,为机场货运量提升奠定基础。

数智赋能,开启民航高效运管新篇章

借助机场数字孪生、F5G 全光工业网、智慧机场围界管控等解决方案,厦门机场运行指挥更科学、货邮处理量更大、安全防护更高效。

在运行指挥方面,AI 平台、实时数据治理、算法模型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机场运行全流程、全场景、全要素的智能化检测、预测、决策和调度,让运行管控更智慧,航班任务排班派工效率提升 90%。

安全防护上,高带宽、低时延、高稳定的 F5G 全光网络结合智能 AI 决策,筑牢 “安全墙”。无线 AP 终端分布在机场围界关键位置,异常状态 “零”漏报;F5G 网络全光联结安检环节,即使距离远也能实时掌握检查情况,全方位保障机场安全运行。

区域规划方面,F5G 全光工业网将机场货站紧密相连,实现货运、安检等信息数据实时、安全、准确传输到货站控制中心。货运站点前置优化了机场布局,缓解空侧场地资源紧张问题,使国内货邮处理量增长 20% 以上,货物收运时间缩短 30% 左右,还能运送生鲜、食品、农产品等特殊货物。

华为作为厦门机场数字化建设的合作伙伴,未来将持续深耕,以技术创新优化 “AI + 民航”“F5G + 民航”,拓展场景化应用,助力厦门机场提升智能化水平,共同打造全球智慧机场新标杆。

(编辑:索朗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