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丨让数据“跑”在老人需要之前——2025人民数据大会“数据要素×数智养老”平行论坛在深圳举办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01日 文章来源: 光明网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6%。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同时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现象加剧,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借技术创新突破“银发浪潮”下养老服务供给困境,成了影响民生福祉与国家发展的关键课题。

开启面向未来的养老体系重构之路,仍需厘清许多核心问题,而关乎亿万老年人幸福的“技术革命”并非坦途。近日,由人民网主办、人民在线承办、东软集团支持的2025人民数据大会“数据要素×数智养老”平行论坛在深圳召开。来自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数据要素驱动下的数智养老技术创新、区域实践与产业生态构建展开深度探讨,旨在为我国老龄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前瞻性思路。

当数据要素成为数智养老的“核心燃料”,如何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与保障老年人隐私安全之间找到精准平衡?

众所周知,从健康监测数据到日常行为轨迹,老年人的数字足迹往往涉及最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出现泄露或滥用,不仅会引发信任危机,更可能直接损害老年人权益。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积极探索大数据在养老领域的深度应用与产业机遇,发布多份社会评价与舆情观察报告,推动养老产业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跨越式升级。”人民网-人民在线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持续关注数智养老领域的热点话题,进一步整合数据及研究资源,为行业提供前沿洞察和智力支持,助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论坛上,人民在线品牌研究院发布《2025数智化赋能养老产业发展社会评价报告》,并由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总编辑朱凯进一步详细解读。他提到,数智化赋能养老产业的话题社会关注声量处在较高水平,政策对舆论的刺激作用明显,相关话题讨论趋于常态化;服务效能和智能生态是当前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在舆论热度的地域分布上,老龄化程度排名靠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传播声量较高。

“整体来看,社会正面评价占主导地位;结合舆论观点和专家意见,数智技术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六大趋势:产品效能供给精准化、服务升级智能化、数据要素价值化、资源整合协同化、银龄数字素养普及化、监管治理体系标准化。”朱凯阐释说。

当政府、企业、医疗机构、社区等多方主体纷纷“入局”数智养老产业,如何打破数据孤岛与利益壁垒,构建起协同高效、权责清晰的产业生态?

针对数据不通、标准不一、责任界定模糊等问题,往往导致数智养老服务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供给能力,也让“全链条养老服务体系”愿景面临挑战。近年来,深圳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织密织牢市、区、街道、社区市级养老服务网络。

“全市社会组织更是主动作为,凭借强大的创新力与实践力,整合医疗、康复、社工等多方资源,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有效打通了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的堵点,让优质服务精准触达老年群体。”深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李文海具体举例,他希望政企社各方能以论坛为契机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共同绘就深圳数字养老的美好蓝图。

“老年人的需求是数智科技应用与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闫青春主旨演讲,在他看来,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重塑,其总体构想聚焦于三大板块升级,即居家养老领域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智能转变;社区养老层面着力打造“15分钟智慧养老生活圈”;机构养老方面达成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的服务与管理目标。他坚信“技术+服务+情感”三位一体和“应用+融合+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逻辑结构,有望将成为数智养老的未来方向。

当城市推动智慧养老服务落地,类似AI 护理机器人、智能监测设备等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如何避免“重技术、轻服务适配”的误区?

而现实中,不少智能养老设备因操作复杂、功能冗余被老年人“束之高阁”,技术创新与实际需求的脱节,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各地在推广智慧养老服务时需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发展策略,以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此次论坛现场,还分享了各地在数智养老领域的创新模式和典型案例。

“依托城市养老平台,通过生态协同提供多维度服务,构建‘教医养康旅’一体化养老服务新模式。”现场东软集团智慧医保事业部总经理刘兵具体案例分享并表示,东软提出城市养老创新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帮助城市构建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解决服务覆盖不足、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健全等问题。

刘兵认为,在市场侧打造生态运营平台,以养老数据空间为支撑,整合服务生态,有效链接供需;另外,在事业侧强调政府指引与监管的重要性,将养老补贴政策支持、养老服务过程监管、养老基金及补贴监管等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助推两个平台互通,将有效整合资源、规范服务、强化监管,推动城市养老业务发展。

通过深圳论坛互动交流的契机,向“深1°”思维探究着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数智养老技术能否落地,更影响着未来我国老龄化社会治理的成效与温度。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借助数智技术探索养老新路径,仍需在老龄化难题与养老需求间搭建起高效沟通的桥梁。让数据“跑”在老人需要之前,让技术带着温度落地,为中国式养老提供可持续、可扩展、有尊严的新范式。(光明网记者 王一涵)

(编辑:索朗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