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在厦门启动 “人工智能+”激发经济新活力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3日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持续迭代演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一场高规格的人工智能盛会在厦门启航。9月9日,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正式启动,将于12月举办成果发布会。

本次大赛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指导,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数据管理局、厦门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厦门市公安局、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承办,以“融新汇智 竞促发展”为主题,围绕“安全治理”和“创新发展”两大方向设置赛题。

大赛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办赛原则,面向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等征集参赛团队。即日起至10月中旬,参赛团队可通过中国人工智能大赛官网(https://ai.xm.gov.cn/)注册报名。报名时按规定提交所需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即报名成功。

大赛将根据技术赛参赛队伍的客观成绩和案例赛专家评审结果进行综合排名,拟对排名前10%(向上取整)的优秀团队颁发“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A级、B级奖项,获奖团队还享有方案推介、宣传展示、机遇拓展、产融对接、供需对接、人才奖励等六大权益。其中,获奖作品将入选由大赛组委会组织编制的优秀作品集,获奖团队均可参与相关的项目路演、产业对接会、产业合作等对接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厦门还将为优秀团队成员设置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日前,厦门出台实施“AI产业人才8条”,对大赛获奖选手、团队来厦创新创业的享受重点产业骨干人才10万元至15万元补助;推荐入驻“零租”孵化器,最长3年免租;提供算力、模型、资金等创新资源支持。获奖团队带头人,可申请认定市高层次B类、C类人才,享受医疗保健、交通出行等人才保障优待。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赛事,中国人工智能大赛自2019年启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赛事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平台。厦门将以本届大赛为契机,持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和创新生态,探索更多“AI+”应用场景,加快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集群,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贡献厦门智慧和力量。

本届大赛延续往届“技术赛”与“案例赛”相结合的形式,共设置十道赛题。安全治理方向分为大模型对抗赛,AIGC音频检测赛,AIGC视频检测赛,AIGC标识提取、溯源案例评选赛,大模型幻觉挑战赛;创新发展方向分为大模型赋能网络安全案例评选赛、智能图纸审查技术赛、人工智能赋能合成生物制造创新案例赛、人工智能赋能供应链案例征集赛、具身智能应用创新案例评选赛。

此次大赛的举办,既是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厦门抢抓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速度,围绕算力、算法、数据、场景、人才五大核心要素持续发力,不断完善产业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截至去年底,全市已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400家,涵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等全链条环节。

据了解,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厦门市已累计发布人工智能能力清单100项、需求清单284项,建立场景开放和供需对接机制,形成“企业提需求、政府搭平台、市场来对接”的闭环模式。近日,厦门印发《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行动方案》,聚焦制造业、供应链、医疗健康等六大重点领域,精准组织供需对接,支持龙头企业举办场景创新大赛,加快推动“AI+”落地应用。

此外,厦门市将政务领域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重要突破口,统一建设政务AI算力平台,在政务外网部署DeepSeek、通义千问等核心大模型及工具链,全面支撑政务办公、审批服务、城市治理等场景需求。

(编辑:索朗次仁)